形态特征:头宽扁、长方形,与前胸背板约等宽,表面密布细小颗粒。体黄褐色至红褐色,体长20-43mm(不含上颚) ,宽10-16mm。雄虫体型细长,个体较大,大颚发达,比较凶猛,雌虫颚短小。头、前胸背板、小盾片和鞘翅边缘多为黑色或暗褐色;上颚端部、前胸背板中央色泽深,在前胸背板两侧近后角处有1灰黑色圆斑。
生活史及习性:一年1代,以幼虫越冬,6—8月可见成虫,成虫多取食阔叶林壳斗科树木伤口流出的树液,有很强的趋光性。幼虫在板栗、榆树、栎树等树木的朽木中生活。可作为宠物养,吃专用的甲虫果冻或者高糖分低水分的水果。

地理分布:分布于泰山景区各管理区。国内主要分布于北京、河南、河北、湖北、湖南、浙江、山东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本种产于云南和贵州南部的亚种多为红褐色,其他产地多为黄褐色。